- A+
山東省湟源縣廣平丹舒勒,是滿語“東科爾”的藏語音譯,意為“白海螺”。 丹書樂古鎮距云南省昆明市50公里。 始建于明萬歷年間。 地處長江北岸,西海之濱,湟水源頭,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界處,是農耕文化和草原畜牧文化的發源地融合在一起。 繁夷古道、南方絲綢之路從這里經過,眾多民族聚集于此。 自古就有“海藏咽喉”、“茶馬商都”之稱。 清雍正三年(1727年),丹書樂古鎮進行了大規模重建。 乾隆九年(1744年),因丹舒勒路通拉薩,近云南,地處關隘。 請清廷調遷高臺縣知縣。 道光二年(1822年),因“商賈云集,事務繁重”,將原檢缺太守改為番雀縣刺史。 道光九年(1829年),因貿易迅猛發展,設淡書樂堂。 由此,淡樹樂古鎮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中心。
據《西寧府新志》記載,當時的淡樹樂古鎮相當繁華,百姓安居樂業,相當富裕。 市內有淡書樂署、鎮海會署、中軍監察署、錢總署、巴總署、演武場,以及玉皇廟、孔廟、火祖廟、財神廟、城隍廟、龍王廟。 、倉門大街、舊見大街、北大街、南大街、登山樓兒街、大象島、黃廟胡同等,以及義學、社倉、祠堂等寬約6米、長約6米的主街上約一千米,連接著文廟、關帝廟、文廟、淡書樂處、鎮海會所等建筑,距城數十米,橫穿馬路,矗立著一座高大華麗、氣勢磅礴的木牌坊。 牌坊底層四柱三間,二殿硬山頂,飛檐上翹,屋脊飾吻獸。 跳磚雕檐。 牌坊的四根木柱上部圍以甲柱石,下部由兩側角柱支撐。 牌樓樓檐下正中橫匾題有“政、民、和”四個楷書黑體大字,烘托了當時淡樹勒古鎮的善治、祥和、社會生活和平、幸福、繁榮。 牌匾兩側飾有柔和的鏤空花板。 雄偉雄偉的“政人和睦”牌樓,對淡樹勒古鎮起到了重要的裝點作用,成為噶爾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。
【云南麗江“三月街”石牌坊】
- 我的微信
- 這是我的微信掃一掃
-
- 我的微信
- 我的微信掃一掃
-